《史记》中关于春秋历史的谬误最著名的恐怕要数赵氏孤儿了。《史记》“赵世家”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记述这个比电影都精彩的复仇故事。首先是屠岸贾(念谷)为晋灵公复仇而尽灭赵家,然后是赵武长大后反过来灭了屠岸贾。看来司马迁也喜爱这种电影般的爽文。爽倒是爽,只不过这个故事硬伤太多,用作乡村野史都难自圆其说,真不知道太史公公是中了什么邪才会把此类故事给编进正史里。
我们首先来看看里面的人物。先说说屠岸贾。《史记》中有如此记载:“屠岸贾者,始有宠於灵公,及至於景公而贾为司寇。。。”我们先不说晋国有没有司寇这一官职,既然有这么厉害的头衔,那应该是卿无疑了吧。而在晋景公三年,也就是《史记》记载的下宫之难的那年,还发生了晋楚争霸中的一次重要战争:邲之战。这次战争晋国六卿及上大夫全体出动。而为何在《左传》甚至《史记》“晋世家”里都没有屠岸贾参战的记载?看来还是司马迁对晋国官制和势力分布不太了解啊。实际上晋国军队领导的构成基本上就是各大家族的势力反映。赵氏四人远多于其他家族,也反映了赵盾长期当权使赵氏势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实这也是下宫之难的根本原因。扯远了,还是回到屠岸贾吧。除了其官职有问题外,他凭什么能在赵穿攻杀晋灵公时能全身而退,还熬过了赵盾当政的最后几年?再来看看公孙杵臼。这个公孙,在春秋时期只能是指诸侯国君的孙子,而不是人的姓氏。而《左传》记述的春秋历史中,还真没有混成给别人当门客的公孙。因为公孙一般会还有财产和公职方面的便利,不太可能去给别人当打工仔。司马迁似乎也不明白春秋时期还没有门客这种流行于战国及秦汉的闲人职位。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复仇故事的两个主角:赵庄姬和赵朔。《史记》中说“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那赵庄姬就是晋文公的女儿了,还是成公的姐姐。但是啊,就算庄姬是文公的遗腹子,到景公三年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当年还生了赵武...怎么又是一个高龄产妇啊。再说文公曾将其女(应该是族子)嫁给赵衰,也就是赵盾说的君姬氏。如果赵朔也娶了文公女儿,岂不是他老爹赵盾都要叫他姨父?其实司马迁为什么把非要把整个事件的发生时间提前十四年,就是为了圆赵庄姬是文公女儿这个说法。再来说说赵朔。晋国历史上被国君灭门的那些人基本上没有一个有谥号的。如果赵朔真是跟赵同、赵括、赵婴一样死于下宫之难,那为什么赵朔谥庄子,而其长辈同、括、婴却没谥号?
再来看看下宫之难事件本身。《春秋》鲁成公八年(即晋景公十七年)有明确记载:“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左传》自然与春秋一致。刚才说过,司马迁把下宫之难的时间提前,就是为了圆赵庄姬是文公女儿这个说法,否则实在是说不通。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他这样修改反倒更是漏洞百出。《史记》说屠岸贾是背着晋景公跟其他人联手灭了赵家。这和《春秋》所述也相悖。“晋杀其大夫”肯定指国君,如僖公十年“晋杀其大夫里克”就是晋惠公动的手。事实上对赵家这个当时第一大家族动手没有国君参与肯定是不行的。再说晋景公还没有大权旁落,下面的人不可能架空他去灭了赵家。《春秋》里也并没有说赵朔和赵婴齐一起被杀。两人都是上大夫级别的,特别是赵朔,作为六卿之一,如果他如《史记》所述一起被杀的话,是不可能被漏掉的。
这么多硬伤我们的太史公公不但视而不见,还费劲心机的把这个离奇故事硬塞进《史记》里头,恐怕和其自身境遇不无关系。也正是由于赵氏孤儿,让我对《史记》有了新的认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98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